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4月22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沈阳市“送学上门”报告团团长刘长林老师走进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青年会客厅”,带来题为《继承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委员会主办,是沈阳市教育局“百场红色宣讲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学校20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参与,活动同步线上直播,覆盖全校班级。
一位老党员的长征足迹:初心如磐,万里行走传薪火
刘长林老师退休后,以“不惧艰险、永葆本色”的信念,五年内16次重走红军长征路,徒步跨越中央红军及红二、四方面军等主要长征路线,行程超万里,撰写《长征记忆》《铁血丹心》等6部专著。他坚持“用脚步丈量信仰,用故事传递力量”,深入400余个县乡村,走访200余名红军后代和老区群众,采集珍贵史料,将长征精神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材。其宣讲以“脱稿授课、站立讲解、正装党徽”为特色,融入手绘路线图、互动歌唱《长征组歌》、短视频展播等形式,打造“行走的党史课堂”,累计宣讲400余场,覆盖受众13万余人。
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工匠精神与长征精神的“时代对话”
讲座中,刘长林老师结合装备制造行业特点,将长征精神与青年成长紧密结合。他以“半条被子”喻指党群鱼水情,以陈树湘“断肠明志”诠释信仰力量,更以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壮举,类比新时代青年攻克技术难关的勇气。“长征路上没有‘躺平者’,只有‘攀登者’。无论是制造大国重器,还是锤炼个人本领,都需要‘敢闯敢拼、永不言弃’的长征精神!”他鼓励学生:“你们是未来的大国工匠,要在实训车间里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每一个零件做到极致。”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对学业压力和职业选择的迷茫,如何践行长征精神?”刘长林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寄语,结合自身经历回答:“迷茫时,想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信念。今天的困难,是成长的‘娄山关’;今天的选择,决定未来的‘娄山关’能否被攻克!”
精神薪火永相传:师生感悟与行动
以红色教育赋能青春成长,刘长林老师的宣讲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贴近青年实际。他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与“长征精神”的一脉相承。
学校团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青年会客厅”品牌,通过红色研学、技能报国主题实践等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练就过硬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