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铭初心,薪火相传担使命——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开展清明祭扫暨红色研学活动

2025-04-21

清明时节,追思先人。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4月11日,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组织师生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铭初心,薪火相传担使命”清明祭扫暨红色研学活动。学校党员、团员代表及思政教师共300余人参与,以庄重仪式追思英雄,用行走课堂感悟初心。

鲜花寄哀思,誓言表决心

上午9时,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松柏静立,气氛庄严肃穆。全体师生高唱国歌,歌声铿锵激昂,饱含对祖国的赤诚与对先烈的敬仰。国旗班代表迈着整齐步伐,向烈士敬献花圈,缎带上的挽联“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第三党支部书记王斌同志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教工团支部书记袁鸿博同志带领团员青年庄严宣誓,他们的誓言铿锵,彰显了党员、团员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

随后,校学生会主席团代表芦思琦同学在发言中动情说道:“站在烈士墓前,我们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作为装备制造学子,我们要以工匠精神锤炼本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黄河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抗美援朝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希望师生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以实干报效祖国。”仪式在全体师生饱含深情的三鞠躬后结束。

行走的思政课:触摸历史,对话英雄

仪式结束后,师生们有序瞻仰烈士纪念碑并敬献鲜花,走进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活”了起来。展厅内,锈迹斑斑的钢盔、泛黄的战地家书、仿真场景中的“冰雕连”群像,将师生们带回长津湖畔的极寒战场。在“凯旋门”雕塑前,思政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现场讲授“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校社共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本次活动是学校深化“大思政课”实践的重要举措。通过“仪式教育+实地研学+互动体验”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将思政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红色教育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校与烈士陵园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未来学校团委也将持续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青年会客厅”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构建常态化育人机制。

 

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好的缅怀。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努力践行“尚德笃行、行知合一”的初心使命,永续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思政课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伸,校社共育,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不断激发党员、团员“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在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上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阅读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