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部简介
电气工程系是我校规模较大的系部之一,办学历史悠久,现已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先进、校企合作深入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沈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
电气工程系全体教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本着“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企业参与”的原则,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订单式联合培养”及“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地师资培养。本系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基本实践、专业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专业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介绍
目前电气工程系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四个专业。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较早建立的工科专业之一,是国家级示范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省优质专业、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省市骨干专业、市机电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实习实训条件。推行“双证书”教育,强化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专业依托东北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迅速,学校累计为行业(区域)培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几千名。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行业覆盖面大、就业面广、专业口径宽,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一次推荐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主要面向各类机电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机电产品维修等相关工作。
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最早为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成立于1983年,2021年改为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骨干专业。主要面向于各种制造业以及电气技术应用等企事业单位,培养电气安装、运行与控制、维护的操作人员以及能够熟练进行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改造的技术人才。
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最早为电机技术专业,成立于1988年,2009年更名为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主要学习电机电器制造工艺、 高低压电器装配、电气产品检测与维修等相关知识,培养能够从事电机电器设备生产、运维、调试、维修与服务及电线电缆制造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是我校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2019年,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专业正式成立。2021年,专业更名为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并列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依托于老工业基地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发展迅速,就业前景良好。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是我校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修一线岗位,培养从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装配、检测、经营、管理以及汽车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三、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系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思想政治、历史、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素养。
(二)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PLC控制技术及实训、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气CAD、物理、传感器技术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实训、电机及拖动基础、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拆装、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装配与检测等,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职业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专业技能课
包括专业核心课的实践部分,如电气控制实训、电工技能实训、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低压配电实训、电机实训、电子技能实训、电子电工实训、PLC综合实训、新能源汽车实训等,以及专业(技能)方向课,如车工实训、钳工实训、顶岗实习等,这些内容着重于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
四、师资队伍
电气工程系具有一支业务能力精湛、敬业精神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9人、中级教师28人、初级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52人,占86.7%。硕士学位19人,占 31.7 %。有骨干教师6人。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高级讲师6人,讲师13人,双师型教师21人。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专任专业课教师16人,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人;其中,硕士学位10人,硕士比例为62.5%,本科率100%,双师型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4%。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人,助理讲师1人。多名老师获得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国家级说课大赛金、银奖。其中马兰老师获得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李剑老师获得“全国技能大赛教师组二等奖”、“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谢颐明老师获得“全国说课二等奖”;张雪英老师获得“全国说课三等奖”。
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专任教师6人,硕士学位2人,硕士比例为34%,本科率100%,双师型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其中,高级职称1人,比例为16%,中级职称3人,比例为50%,初级职称2人,比例为34%。该专业教师曾先后获得“沈阳市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项目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项目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培养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多次获得各级奖项,还先后获得“沈阳市优秀学生”“沈阳市优秀共青团员”“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2人,硕士学位2人,比例为25%;双师型教师6人,比例为75%。其中,高级职称1人,比例为12.5%,中级职称5人,比例为62.5%。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1人,辽宁省技术能手1人,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荣誉1人,沈阳市名师1人,沈阳市青年模范教师1人,沈阳市技术大王荣誉1人。
专业设备和实训基地
我校重视电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建有机床电气控制、EDA、PLC、电机变压器拆装等实训室,实习工位足,设备配置合理,有一定先进性,能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生产于一体,向兄弟学校和社会开放。课内实训自开率100%,课内实训、实习开出率均达100%,保证了项目式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全面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训实习任务。
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具备承办国家级数控车工、普通车工、钳工、焊接操作工、维修电工等项中高级技工技能大赛,对外进行技术服务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承办“中银杯”2022年和2023年沈阳市、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作,对企业职工和转业军人的多批次培训任务,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得到省市财政的重点支持,累计资金达2000多万。与华晨宝马、贝卡尔特(沈阳)精密钢制品有限公司、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先后投入近千万扩建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综合实训室(63万)、气动液压综合实训室(31万)、电气综合实训室(197.5万)、钳工实训室(71万)、机器人实训场(408万);通过专项资金93万为企业培训中心采购共享设备,校企合作建设企业培训中心,配置与生产一线标准一致的设备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训环境。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的校内基地建设得到财政重点支持,在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初期,预计投入200万元分3个周期建设模拟教学检测检验实训区、混合动力教学总成实训区、(变速箱)纯电动力总成教学实训区、机构拆解教学辅助系统实训区、新能源电动教学汽车实训区共5个实训区。以大赛为导向,投入87.3万元完成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建设,该实训室承接了2023年辽宁省的省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大赛任务。后又投入101万元建设新能源汽车1+X标准化实训室。